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应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不得利用数据有效性规则,达到不正当的目的;可以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但不得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来源:网络时间:2024-07-18 20:08:01

关于"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应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不得利用数据有效性规则,达到不正当的目的;可以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但不得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依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应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不得利用数据有效性规则,达到不正当的目的;可以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但不得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监测结果。不得利用数据有效性规则,达到不正当的目的;不得选择性地舍弃不利数据,不得人为干预监测和评价结果。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rjfawu@163.com
相关攻略
1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日常质量监督应覆盖监测全过程,包括监测程序、监测方法、监测结果、数据处理及评价和监测记录等。对于监测活动的关键环节、新开展项目和新上岗人员等应加强质量监督。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规定,通常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用()表示。 3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在使用前、维修后恢复使用前、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返回后,均应进行()或()。 4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其中规定了()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共三大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情形。 5《“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强内部质量控制、强化外部质量监督,有效规范环境监测活动,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和() 6《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所称环境监测数据,系指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通过手工或者自动监测方式取得的环境监测())、()等信息。 7根据《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环发〔2015〕175号)的规定,伪造监测数据,系指没有实施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励,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的行为,以下情形属于伪造监测数据的是:()。 8根据《环境空气颗粒物(PMo和PM-s)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和质控技术规范》(HJ817—2018),颗粒物准确度审核时,将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日均值进行比较分析,以()作为评价依据,每日自动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相对偏差均应达到数据质量目标。 9根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HJ630—2011),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相应的监测工作,未取得合格证者,只能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监测质量由()负责。 1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监督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