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的《》,虽然未能在方法论上摆脱“依经取义”的时代模式,但对《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作出了有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骚赋所采取的批评立场,是合乎文学发展的要求的,对后来魏晋文学理论的“自觉”有着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之功。

来源:网络时间:2024-12-11 22:10:05

关于"王逸的《》,虽然未能在方法论上摆脱“依经取义”的时代模式,但对《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作出了有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骚赋所采取的批评立场,是合乎文学发展的要求的,对后来魏晋文学理论的“自觉”有着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之功。"的答案很多朋友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改题答案吧。

  

王逸的《》,虽然未能在方法论上摆脱“依经取义”的时代模式,但对《离骚》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作出了有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骚赋所采取的批评立场,是合乎文学发展的要求的,对后来魏晋文学理论的“自觉”有着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之功。

  A.《离骚经序》

B.《礼记乐记》

C.《论衡》

D.《乐论》

正确答案:A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rjfawu@163.com
相关攻略
1王逸推尊《离骚》为“经”,这在经学统治的时代,是一种极高的称誉。从王逸等对辞赋文学的积极态度中逐步过渡而来的是() 2王逸的《离骚经序》将《离骚》的艺术特点概括为() 3鲁迅说,魏晋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主要原因在于魏晋时期文学 4“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经序》结合屈原的生活经历对《离骚》的创作动机作出了较深人的理解,按照()的批评原则。 5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说:“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义焉。”主要的还是对《离骚》的艺术特点的概括,即() 6()提出“诗人之赋”和“词人之赋”,是合乎文学艺术的自身规律的。加之当时的辞赋创作存在忽视思想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美的严重弊病,有针贬时弊的意义。 7《离骚经序》结合屈原的生活经历对《离骚》的创作动机作出了较深人的理解,“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种认识与司马迁的()之说是一致的。 8魏晋南北朝,标志着进入“文学的自觉”时期的是()作品 9康德的《()》上卷论述美与艺术问题,对西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10()这本书独设《诗赋略》,将诗赋与六经诸子分开论述,并进一步区分为屈原赋、陆贾赋等五种,正表明了文学观念走向独立的逐步发展,可视为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