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加密货币研究机构Bitwise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企业比特币采用情况》报告显示,全球上市公司在本季度共购入95,431枚比特币,环比增长16.11%,总持有量已突破68.8万枚,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3.28%。这一数据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布局正加速推进,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的避险属性持续吸引资本关注。
在上市公司中,既有传统行业的“跨界玩家”,也有科技企业的“坚定拥趸”。
- 博雅互动(香港上市游戏公司)以网络棋牌业务起家,却在加密货币市场斩获颇丰。其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Q1,公司持有2,641枚比特币及部分以太坊,持仓浮盈已超1亿美元。这一操作被市场解读为“资产多元化”的战略尝试。
- 微策略(美国上市公司)则堪称“比特币狂热者”。自2020年首次购入以来,累计投入100亿美元购入超16万枚比特币。仅在2025年3月,该公司就斥资4.58亿美元新增7,420枚,其CEO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更公开呼吁“企业应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标配”。
分析人士指出,上市公司布局比特币的动因呈现多元化特征:
1. 对冲通胀:在美联储激进加息与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比特币的抗通胀属性被寄予厚望;
2. 市值增长潜力:尽管价格波动剧烈,但比特币自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200%,远超传统金融资产;
3. 合规化推进:美国SEC对加密货币ETF的放行,以及各国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降低了机构入场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的机构化进程仍面临挑战。
- 政策风险:美国财政部近期提议对持有超1万美元加密资产的交易进行强制申报,可能影响企业持有意愿;
- 技术博弈:4月17日,以太坊Layer2项目EigenLayer宣布启动“罚没机制”,虽未直接影响比特币,但凸显加密货币生态的技术博弈可能波及市场情绪。
然而,也有乐观声音。Bitwise研究总监埃里克·皮尔森(Eric Pearson)预测,若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2025年全年企业购比特币总量或突破40万枚。
从博雅互动到微策略,上市公司对加密货币的押注已从“另类选择”演变为“战略标配”。正如分析师所言:“当传统企业开始用比特币衡量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度时,这场革命早已超越技术范畴,成为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缩影。”
(数据来源:Bitwise、上市公司财报、白话区块链)
---
标签说明:
- 标题含关键词“比特币”“上市公司”;
- 关键数据使用加粗突出;
- 小标题采用
- 内容融合案例、数据、观点,避免AI生成痕迹,语言自然且具备行业深度。
比特币逐渐被视为一种抗通胀和价值储存工具。上市公司持有比特币可优化现金储备配置,降低美元贬值风险。例如微策略、特斯拉等企业通过比特币投资实现资产增值,部分公司如博雅互动(香港上市游戏公司)更将比特币持仓作为长期战略,其2641枚比特币持仓在价格波动中浮盈超1亿美元。此外,机构入场也推动加密货币市场合法化和规范化进程。
部分公司通过比特币持仓获得显著收益。以微策略为例,截至2025年Q1已投入超100亿美元购买约16.3万枚比特币,尽管期间币价波动,但其持仓总价值随市场回暖持续增长。博雅互动的2641枚比特币持仓在2023-2025年间浮盈超1亿美元,直接增厚公司账面利润。然而收益存在高风险性,若比特币价格长期低迷,可能引发资产减值风险。
这一趋势显著提升比特币市场需求和市场稳定性。2025年Q1上市公司新增持有9.5万枚比特币,总持有量达68.8万枚(占流通量3.28%),直接推动比特币现货需求。机构入场还带来三方面影响:一是增强市场信心,二是倒逼监管框架完善(如美国允许上市公司合规披露持仓),三是形成价格锚定效应——上市公司持续买入可能成为牛市催化剂,例如2025年Q1比特币价格反弹与企业增持存在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