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区块链数据平台Etherscan监测,一个持有以太坊(ETH)历史超过8年的远古巨鲸地址,近期向多个未标记钱包转移了约14.3万枚ETH,按当前市价估算价值超32亿美元。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对以太坊短期供应压力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址此前在2015年以太坊ico期间便已持有大量代币,长期未动,此次异动或与以太坊网络升级(如合并后质押机制调整)或套现需求相关。
这不是远古巨鲸首次引发市场波动:
- 2016年巨鲸事件:Wintermute OTC平台曾协助某巨鲸抛售1.4万枚ETH,获利约2900万美元,当时ETH价格从10美元附近跌至6美元(文档1)。
- 2023年密集抛售:同一地址在四天内向交易所Kraken转移1.2万枚ETH,并在2小时内再次抛售3500枚(约920万美元),导致ETH短期承压(文档3)。
- ICO巨鲸套现潮:另一早期参与者在2023年7月分两次抛售1万枚ETH,单笔抛售曾引发ETH价格15%的暴跌(文档4)。
此次14.3万枚ETH的转移规模远超历史记录,若全部抛售,可能对市场造成更大冲击。
- 价格联动效应:近期ETH/比特币(BTC)汇率跌破0.04,最低至0.0375,为2021年4月以来新低(文档2),显示ETH相对弱势。
- 机构与巨鲸联动:以太坊基金会本月已抛售100枚ETH,而知名巨鲸James Fickel为偿还Aave借款出售2000枚ETH,进一步加剧市场抛压。
- 链上情绪分化:尽管巨鲸动作频繁,但链上数据显示ETH持币地址数仍在增长,表明散户仍保持入场意愿。
区块链分析师
1. 套现离场:ETH长期横盘导致早期投资者寻求退出,尤其在2015年成本价仅约0.3美元,当前价格约2200美元,账面收益超700倍;
2. 质押策略调整:以太坊合并后质押奖励机制变化,部分巨鲸可能转移资产至高收益平台;
3. 市场恐慌对冲:近期加密市场波动加剧,巨鲸通过分散持仓降低风险。
然而,加密货币分析师James Fickel警告:“若14.3万ETH被集中抛售,ETH价格可能测试1800美元支撑位,但需关注是否为分批出货或仅转移至冷钱包。”
- 技术面信号:ETH若跌破2000美元关键位,或触发更多止损单,但链上巨鲸地址的长期持有属性可能抑制抛压。
- 基本面支撑:以太坊生态应用增长(如Layer2 TVL突破120亿美元)与即将到来的坎昆升级,或为价格提供中期支撑。
- 投资者建议:短期需警惕巨鲸动作引发的连锁反应,但长期持有者可关注1800-2000美元区间逢低布局机会。
尽管远古巨鲸的抛售动作令市场短期承压,但以太坊作为智能合约平台的核心地位未变。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单一大额交易的影响,结合技术面与生态进展综合判断。正如一位资深交易员所言:“巨鲸的每一次动作,都是市场情绪的放大镜,但最终价格仍由供需与价值决定。”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4月18日,实际交易请以链上数据为准。)
根据链上数据,近期有以太坊早期巨鲸(如ICO参与者)通过多次交易抛售ETH。例如,2025年4月期间,某巨鲸地址分批转移超14.5万枚ETH(价值约2.8亿美元),其中部分资金通过OTC交易机构Wintermute抛售。另有巨鲸在价格暴跌期间抛售3000至1.4万枚ETH,单次抛售获利达数百至数千万美元。这些交易多指向长期持有者套现离场。
1. 套现获利:早期巨鲸持有ETH成本极低(如2015年ICO期间成本不足1美元),当前ETH价格(假设2025年约2000美元)使其获利超2000倍,存在兑现需求。
2. 偿还债务:部分巨鲸因加密借贷平台(如Aave)的流动性危机,被迫抛售资产偿还借款(如James Fickel减仓2000枚ETH)。
3. 市场信心不足:ETH/BTC比率跌破0.04(2021年以来新低),反映市场对以太坊的短期前景悲观,触发抛售。
4. 合并预期影响:以太坊合并后质押机制变化可能促使部分巨鲸提前抛售,或转移资产至质押钱包。
1. 价格波动加剧:单次抛售超千枚ETH可能直接压低价格(如2023年某巨鲸抛售7000枚ETH导致ETH短期暴跌15%)。
2. 市场情绪恶化:巨鲸离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散户跟风抛售,进一步压低价格。
3. 生态流动性风险:若抛售资金涌入法币市场,可能加剧加密货币整体流动性紧缩。
4. 长期持有者减少:早期巨鲸减持可能削弱以太坊的长期持有基础,影响网络稳定性(如质押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