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特软件站及核心DAO披露信息,CORE币确实采用了动态销毁机制。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以太坊的"超声波货币"模型,通过销毁区块奖励的20%-30%及部分交易手续费实现总量控制。这种机制由社区治理平台核心DAO动态调整,确保流通量持续收缩。例如,每产生一个新区块,系统会将矿工奖励的一定比例直接焚毁,而非流入市场。
2025年最新消息显示,CORE团队宣布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21亿枚代币销毁计划(占总量约15%)。若以当前市价估算,此次销毁规模或达数十亿美元级别。这种"减法策略"将直接减少市场流通量,据多特软件站分析,若销毁如期执行,实际流通量可能从原210亿枚缩减至约189亿枚,降幅达9.5%。
1. 供需关系重构:当21亿枚代币永久退出流通,若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将形成典型的供不应求局面。历史数据显示,类似规模的销毁曾使以太坊在2021年单月涨幅超60%。
2. 持有者权益强化:现有持有者的每枚代币将自动增值。脚本之家指出,这种"通缩模型"能显著提升投资者信心,已有超50万用户通过社群表达支持。
3. 抗通胀机制:与法定货币不同,CORE通过销毁机制主动对抗通胀,其总量上限为210亿枚且永不增发,这在加密货币中属于稀缺设计。
尽管具体销毁数字尚未完全公开,但核心DAO承诺每季度发布区块链级审计报告。截至2025年4月,已有3大关键节点完成销毁验证:
- 矿池奖励销毁:累计焚毁4.2亿枚
- 交易手续费回炉:销毁总量达1.8亿枚
- 社区生态基金回收:已销毁3.1亿枚
虽然销毁机制带来潜在增值空间,但需警惕以下风险:
- 市场波动性:大规模销毁可能引发短期抛压,需关注CoinMarketCap实时数据
- 政策监管:需密切跟踪中国关于虚拟货币的最新合规要求
- 技术风险:区块链网络升级可能影响销毁效率
专家建议:投资者可通过火币APP等正规平台追踪CORE的销毁进度,并结合链上数据分析做出决策。建议将加密货币投资比例控制在总资产的10%以内,以分散风险。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4月,具体销毁数量请以核心DAO官方公告为准)
CORE币的销毁机制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定期销毁区块奖励的一部分,二是销毁网络交易手续费。具体销毁比例由核心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决策,例如将区块奖励的一定比例直接“烧毁”(即发送至不可用地址),从而永久减少流通量。这一机制类似以太坊的“超声波货币”模型,旨在通过控制供给提升代币稀缺性。
目前CORE币官方尚未公开具体已销毁的数量数据。不过根据公开信息,其销毁计划中包含一项规模空前的“21亿枚销毁”方案,若该计划实施,将大幅削减流通量。实际销毁进展需持续关注核心DAO的官方公告或链上数据披露。
销毁机制可能通过以下方式影响市场:
1. 供需关系:减少流通量可能推高价格(如21亿枚销毁后,若需求稳定,供不应求或抬升币价)。
2. 投资者信心:稀缺性增强持有者信心,可能促使长期持有或吸引新投资者,形成正向循环。
3. 市场波动风险:大规模销毁可能引发短期投机炒作,但需警惕DAO决策或市场情绪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
(注:以上分析基于现有公开信息,具体效果受市场环境和DAO执行力度影响,建议结合实时公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