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资料显示,OpenAI最初的11位联合创始人中,目前仅剩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 Wojciech Zaremba 两位仍在职。以伊尔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为代表的多位创始人相继离开,背后折射出AI技术研发与商业化的深层矛盾。
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的离职具有标志性意义。澎拜新闻报道显示,他在GPT-4o发布后迅速离职,这与OpenAI近年将技术安全研究让位于产品迭代速度的策略密切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苏茨克维曾公开呼吁建立更严格的人工智能安全框架,但公司为抢占市场快速推出多模态模型,导致双方理念产生裂痕。
达里奥·阿莫迪兄妹的出走更具戏剧性。搜狐网披露,这对曾在OpenAI任职的兄妹2020年创办Anthropic时,直接将"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作为核心卖点。这种战略选择与OpenAI近年商业化加速形成鲜明对比——当OpenAI为GPT-4v视频理解功能引发伦理争议时,Anthropic的Claude系列模型却因更谨慎的部署策略获得学术界认可。
腾讯网统计显示,2023年OpenAI已有13位高管离职,其中华人科学家占比显著。凤凰网报道指出,前ChatGPT产品副总裁Peter Deng等技术骨干的离开,暴露出公司在全球化人才管理上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离职高管中超过60%选择加入或创建直接竞争对手,这种"人才虹吸"现象正在重塑AI产业格局。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创始人出走可能推动技术多元化发展。如Anthropic近期公布的"宪法人工智能"架构,正是源于前OpenAI团队对安全治理的持续探索。正如科技评论家凯文·凯利所言:"AI领域的突破往往诞生于不同技术路线的碰撞,而非单一团队的封闭演进。"这种人才流动或许正在加速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进化进程。
核心原因在于战略方向分歧与安全理念冲突。
根据知识库信息,OpenAI最初11位联合创始人中,目前仅剩CEO山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和Wojciech Zaremba。例如,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于2023年5月离职,他曾在公开场合批评OpenAI过于追求“夺人眼球的产品”而弱化了对AI安全的投入。此外,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与丹妮拉·阿莫迪兄妹(Daniela Amodei)于2020年离职后,创立了竞争对手Anthropic,专注于“安全可控的AI”。这些创始人的离开均指向对OpenAI商业化加速后技术伦理与长期目标的不满。
离职创始人多转向“安全可控AI”领域。
达里奥·阿莫迪兄妹创建的Anthropic已推出Claude系列模型,强调可解释性和风险控制。伊利亚·苏茨克维离职后动向未公开,但其离职声明暗示对OpenAI技术路径的失望。此外,其他离职高管如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等,则可能转向更注重伦理约束的AI项目或创业,反映出对OpenAI商业化进程中技术价值观倾斜的担忧。
核心团队流失加剧了技术路线争议,但也释放了改革信号。
知识库提到,2023年OpenAI已流失13位高管,包括首席科学家和CTO,导致部分核心技术(如GPT-4o)的开发权出现争议。然而,剩余创始人阿尔特曼表示“精简团队是战略调整”,暗示组织优化可能提升效率。但外部观察者认为,频繁离职暴露了OpenAI在技术理想与商业利益间的矛盾,长期或影响其在AI伦理领域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