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联创”是农村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全称为“县、乡、村三级联创”。其核心是以县、乡镇、村三级党组织为主体,通过创建“五好”党组织、先进基层组织等目标,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工作模式。根据《三级联创是什么?》等官方文件,这一活动旨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 创建层级与目标
- 村级: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如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 乡级:打造先进乡镇党委,强化统筹协调能力。
- 县级: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形成区域示范效应。
2. 工作重点
强调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例如,天津蓟州区通过三级联创,截至2022年已建成443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探索出“党建+治理”的创新路径(参考蓟州区司法局案例)。
- 激发内生动力:通过明确创建标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
- 提升治理效能:将党建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结合,如老曲庄村等示范村通过联创活动解决了土地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
- 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基层组织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
需注意区分“三级联创”与其他创建活动,例如它与文明单位创建不同,更聚焦党建与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部分地区的实践还拓展了联创内涵,如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纳入考核指标,体现因地制宜的创新性。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级联创有望进一步与数字化治理、乡风文明建设融合。例如,通过智慧普法平台加强法治宣传,或借助大数据优化党组织服务效能,持续释放党建引领的治理活力。
小编建议:三级联创不仅是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更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其成效已在全国多地得到验证,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三级联创”是基层治理或党建活动中的一种创建模式,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领域理解:
1. 党建领域的“三级联创”
指在县、乡镇、村(或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中开展的创建活动,核心目标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例如,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通过上下联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参考知识库[2][3][4])。
2. 治理领域的“三级联创”
如天津市蓟州区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三级联创”,指同时推进区级、市级、国家级的示范创建,通过逐级达标提升基层法治水平。例如,先获得区级称号,再逐级申报更高级别(参考知识库[1])。
3. 综合发展的“三级联创”
部分地区将党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三者联动,形成“相互联动、共同发展”的机制,强调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参考知识库[5])。
小编建议:
“三级联创”的具体内涵因应用场景而异,但核心均是通过层级联动、资源整合,实现目标领域的全面提升,如党建质量、治理能力或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