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4年,黄仁勋对英伟达的持股比例约为3.5%-3.8%。这一比例看似较低,但需结合公司发展历程理解:早期为推动技术迭代与业务扩张,黄仁勋多次通过融资稀释个人股份,最终换取了英伟达在AI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尽管持股比例不高,其实际财富规模仍极为庞大。2025年4月,黄仁勋持有的约7600万股(按股票1拆10后计算)以当前英伟达股价估算,市值已超1100亿美元。这一数字使其稳居全球科技富豪前列。
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期间,黄仁勋通过预设的“10b5-1售股计划”累计套现约6亿美元,单笔交易金额介于1400万至1600万美元之间。尽管如此,其持股总量仍保持在高位,显示对长期价值的信心。
市场分析人士对此存在分歧:部分观点认为,高管减持可能预示股价进入泡沫阶段,尤其是英伟达当前估值已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也有投资者指出,黄仁勋的减持计划早于2023年就已备案,属于常规财富管理行为,未必反映对公司的悲观预期。
黄仁勋通过“双重股权结构”实现对英伟达的实际控制。其持有的A类股每股拥有10票投票权,而普通股(B类股)仅1票。这种设计使其在持股比例不足4%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超过90%的投票权,确保战略方向的主导地位。
人性化视角:黄仁勋曾公开表示,“股份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继续推动AI革命”。这种将个人利益与公司使命绑定的态度,正是英伟达从图形芯片向AI算力巨头转型的关键动力。
随着英伟达股价进入历史高位区间(2025年4月较2023年低点暴涨超600%),市场对估值泡沫的担忧加剧。若宏观经济波动或AI技术迭代放缓,可能引发股价回调。但黄仁勋持续减持行为,究竟是未雨绸缪的财富管理,还是行业拐点的预警信号?这将成为资本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注:本文数据综合自英伟达财报、美国SEC文件及彭博、网易等公开报道,截至2025年4月22日)
黄仁勋目前持有英伟达约3.5%的股份。这一比例自2023年起基本保持稳定,尽管他在2024年春季至2025年3月期间多次抛售股票,累计套现超6亿美元。根据英伟达股票1拆10后的数据,他仍持有超过9亿股,对应约3.5%的持股比例。
创始人的低持股是科技公司的常见现象。早期为加速发展,英伟达通过多轮融资引入资本,导致股权被逐步稀释。黄仁勋主动让渡部分股权以换取专业资本支持,是英伟达快速成长的关键。相比之下,马斯克在特斯拉的持股达20%,但特斯拉早期融资路径与英伟达不同。
市场对此存在争议。一方面,黄仁勋的减持可能是出于税务规划或财富管理需求,其减持计划早在2023年3月就已公告,属长期策略。另一方面,部分分析师认为高管抛售可能暗示股价泡沫化(当前市值已超1万亿美元),但英伟达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仍被看好,股价短期或维持高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