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开信息,MUBARAK币并未明确披露传统意义上的“创始人”。该项目最初由加密货币社区自发发起,核心灵感源自阿拉伯语中“祝福”(Mubarak)的积极寓意。其爆火则与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的社交媒体动态密切相关。2023年3月,CZ在推文中配图并写道“周末去见个朋友”,引发市场对其“神秘中东富豪朋友”的猜测,直接点燃了MUBARAK的炒作热潮。尽管CZ本人并非官方确认的创始人,但其对项目的隐性支持(包括个人投资)成为推动市值从6000美元飙升至4.43亿美元的关键催化剂。
尽管CZ未公开声称主导开发,但多个迹象表明其团队深度参与:
- 资金与流量加持:MUBARAK基于币安链(BNB Chain)发行,且币安交易所迅速上线该币种,暗示平台资源倾斜。
- 社区叙事塑造:CZ的“中东朋友”言论被解读为与沙特等海湾国家资本联动,进一步强化了MUBARAK作为“伊斯兰友好型”加密货币的标签。
- 模因币的反叛逻辑:与传统项目不同,MUBARAK的崛起本质是社区对“去中心化精神”的狂欢式致敬,其核心价值更多依赖情绪而非技术或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MUBARAK创始团队的公开信息几乎空白,甚至引发对其是否为CZ“影子公司”或“模因实验”的猜测(如脚本之家文章提到“CZ模仿特朗普发币”的解读)。这种模糊性恰恰成为其魅力的一部分——正如CSDN博客分析,项目通过“祝福”概念与名人效应的结合,成功将加密社区、伊斯兰文化爱好者甚至主流媒体卷入一场“自愿性信息迷雾”中。
数据佐证:
- 发行初期市值仅6000美元,3日内暴涨超206100%,市值突破1.4亿美元(网易报道);
- CZ的单条推文直接引发市场解读,体现个人IP对模因币的决定性影响。
MUBARAK的案例揭示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戏剧性:一个缺乏明确技术背书的项目,仅凭社区情绪与KOL(关键意见领袖)的偶然推动,即可引发指数级增长。然而,其长期价值仍存疑——若脱离“CZ概念”与“中东叙事”,能否构建可持续生态仍是未知数。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场狂欢既是机遇,也是对市场情绪操控能力的深刻警示。
(注:截至2025年4月,MUBARAK币的市值及活跃度已显著回落,但其作为模因币经典案例的研究价值仍被广泛讨论。)
MUBARAK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创始人”主导项目,而是由社区驱动的模因币(Meme Coin)。其爆火直接关联到币安创始人赵长鹏(CZ)。根据公开信息,CZ于2023年3月在社交媒体发布一条带有调侃意味的动态,称“周末去见个朋友”,引发市场猜测其背后涉及中东富豪或新项目。用户将“朋友”与MUBARAK币关联,认为CZ间接推动了该项目。不过,CZ本人并未公开声称是MUBARAK的创始人,该项目更倾向于社区自发炒作的产物。
MUBARAK币的崛起完全依赖于CZ的“神助攻”。CZ的推文被市场解读为暗示币安可能与中东资本合作,而“MUBARAK”一词本身在阿拉伯语中有“祝福”之意,被投资者视为积极信号。此外,CZ本人被曝首次直接投资该币种,进一步刺激其价格暴涨。尽管CZ未直接参与开发,但他的社交影响力和币安生态的支持(如上线币安链)成为该币炒作的核心推动力。
截至当前,MUBARAK币的创始团队未明确公开身份。该项目以社区化运作为主,技术层面基于币安链的模因币模板快速发行,代码和白皮书均未详细披露。其核心价值更多源于市场情绪和名人效应,而非技术或应用场景。因此,关于创始团队的具体信息仍处于模糊状态,项目本质更接近一场由社交媒体驱动的投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