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 Protocol的两位联合创始人Illia Polosukhin(中文昵称“一龙”)与Alexander Skidanov,堪称区块链领域的“黄金搭档”。前者曾是Google Brain的核心成员,主导开发了Transformer模型(即后来大语言模型的基石),后者则是数据库领域的顶尖专家,曾两次斩获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奖牌——2005年铜牌与2008年金牌。这样一位“AI大神”与“算法竞赛传奇”的组合,共同在2018年创立了NEAR Protocol,开启了区块链分片技术的探索之路。
两位创始人在创立初期便瞄准了以太坊的“成长之痛”。彼时,以太坊因交易拥堵和高Gas费饱受诟病,NEAR团队选择以“分片+权益证明”技术组合作为突破口。Alexander Skidanov深厚的数据库优化经验,为分片技术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而Illia Polosukhin对分布式系统的理解,则让NEAR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同时,实现了每秒数千笔交易的处理能力。
近年,Illia Polosukhin更以“一龙”之名在加密圈与AI领域双线发力。2024年3月,他在英伟达GTC大会上与创始人黄仁勋同台,探讨AI与区块链的融合。他提出“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概念,认为通过隐藏区块链底层复杂性,能让开发者像使用API一样调用链上功能,这被视作推动加密货币主流化的关键路径。
尽管NEAR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其生态也曾面临挑战。例如,去中心化稳定币USN的实验导致TVL(总锁仓价值)阶段性下滑,这促使团队更注重社区治理与产品迭代。当前,NEAR正通过模块化架构与AI工具链(如NEAR AI)拓展应用边界,而创始人的跨界背景,或许正是其持续创新的底气所在。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4月,NEAR Protocol最新动态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NEAR Protocol由Alexander Skidanov(Alex Skidanov)和Illia Polosukhin共同创立于2018年。两人均是技术背景深厚的开发者:
- Alexander Skidanov:曾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CPC)奖牌(2005年铜牌、2008年金牌),擅长分布式系统和数据库优化。
- Illia Polosukhin:专注于区块链协议设计,在NEAR的发展中主导了技术愿景与生态建设,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链抽象”对加密货币主流采用的重要性。
两人的技术实力直接塑造了NEAR的核心特性:
1. 分片技术:Skidanov的数据库优化经验帮助NEAR实现水平扩展,通过分片技术解决区块链拥堵问题。
2. 权益证明(PoS):Polosukhin推动采用PoS共识机制,降低能耗并提升网络效率。
3. 开发者友好:团队技术基因使NEAR支持与以太坊兼容的智能合约,降低开发门槛,吸引生态项目入驻。
Illia Polosukhin在2023年韩国《BUIDL Asia》活动上提出“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概念,认为这是加密货币主流化的关键。
- 链抽象:通过简化用户与多链交互的复杂性,使应用层无需关心底层链差异,类似互联网的协议抽象化。
- 实践路径:NEAR正通过跨链协议和标准化接口推动这一目标,旨在降低用户对单一链的依赖,促进生态互通。
(注:截至2025年4月,NEAR仍在持续推进该战略,但需关注其稳定币USN等尝试带来的TVL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