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份资料显示,XLM(恒星币)的初始发行总量为1000亿枚。这一发行策略采取了“非募资、全空投”的方式,其中50%分配给Stellar发展基金会(SDF),40%分配给早期投资者,剩余10%作为运营储备(文档[1][2][4])。这一高初始总量的设计,旨在通过大规模流通促进其跨境支付场景的快速应用。
XLM网络自2014年起内置每年1%的通胀机制,新增XLM将通过分配给验证节点和生态支持者来维持网络运转。然而,关于总量是否设限存在不同说法:
- 文档[3][5]提到“总量上限500亿枚”,但这一表述可能源于早期误解或协议调整的误传。
- 主流共识认为XLM总量无硬性上限,初始发行的1000亿枚通过通胀机制持续增加。例如,截至2022年,实际流通量已因通胀超过初始值(文档[2])。
1. 数据差异原因:
- 部分资料可能混淆了“初始发行量”与“流通量”概念。
- 若存在“500亿上限”说法,可能是早期协议设计中的临时机制,后因生态发展需求取消。
2. 当前状态(2025年):
根据Stellar官方文档及近期数据,XLM总量遵循每年1%通胀规则,无硬性上限。截至2025年,实际流通量已远超1000亿枚,具体数值需参考链上实时数据。
- 通胀机制:保障网络节点激励,维持去中心化运作,但可能稀释早期持有者权益。
- 生态考量:高初始发行量降低单币价格门槛,便于跨境支付场景中微交易的普及。
小编建议:XLM初始发行量为1000亿枚,通过1%年通胀持续增发,总量无硬性上限。关于“500亿上限”的说法需谨慎对待,建议以Stellar官方最新公告为准。投资者需关注通胀对市场流通的影响,同时关注其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实际应用进展。
XLM币(恒星币)的初始发行总量为1000亿枚,且采取「非募资、全空投」策略。这些代币由Stellar Development Foundation(SDF)分配,其中50%归基金会所有,40%分配给早期投资者,剩余10%用于运营储备。
是的,XLM的总量会逐年增加。Stellar协议内置每年1%的通胀机制,新增代币用于奖励网络验证者,同时减少市场抛压。截至2022年12月,实际流通量已超过初始1000亿枚,但具体数值需参考最新数据。
XLM的初始分配分为三部分:
- 50%(500亿枚)归属Stellar发展基金会,用于生态维护和开发;
- 40%(400亿枚)分配给早期投资者及合作伙伴;
- 10%(100亿枚)作为运营储备,应对长期需求。
此外,每年新增的1%代币通过通胀产生,而非固定增发,以平衡市场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