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币界网报道,红苹果公链近期正式推出ACB钱包PC版及APP版本,并计划于5月17日上线主网,同步开启存储挖矿功能。该钱包采用区块链点阵结构及交叉混合式验证技术,宣称每秒并发量可达10万TPS以上,试图解决传统公链的性能瓶颈问题。这一动态引发市场对“ACB币”真实性的关注,但相关信息披露仍存在模糊地带。
需注意的是,多特软件站指出,“ACB币”这一名称可能存在混淆。现有资料中,“ACB”更常关联两大主体:
1. 澳华财经在线(ACB News):一家专注于亚太区商业资讯的媒体,曾报道数字货币交易所ACX暴雷事件(如雪球文档提及的ACX交易所资金问题);
2. ABBC币:由菲律宾技术专家Jason Daniel Paul Philip主导的区块链项目,其官网与技术白皮书均未直接提及“ACB”标识。
因此,所谓“ACB币”或为红苹果公链对自身代币的非官方简称,需警惕市场参与者利用名称相似性制造概念混淆,误导投资者。
红苹果公链宣称主网将于5月17日上线,并开放存储挖矿。若如期推进,其技术参数(如10万TPS)若能落地,或对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但需注意以下风险点:
- 历史暴雷记录:雪球文档显示,与“ACB”关联的ACX交易所曾因资金链断裂暴雷,尽管二者无直接股权关系,但名称相似可能引发关联性疑虑;
- 监管政策变动:特朗普政府近期成立的“总统数字资产工作组”(如雪球文档4所述),或对加密货币市场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增加项目不确定性。
面对“ACB币”的密集宣传,建议投资者采取以下行动:
1. 核对官方信息:访问红苹果公链官网(非第三方链接),确认ACB钱包与主网的代码开源情况;
2. 追溯白皮书:要求项目方公开技术白皮书,验证10万TPS等参数的可行性;
3. 警惕名称陷阱:区分“ACB”与ABBC、ACX等项目的实质关联,避免因概念混淆造成损失。
小编建议:红苹果公链的动向为市场注入新变量,但名称争议与历史风险不容忽视。投资者在追逐高TPS技术红利时,需以审慎态度核查项目底层逻辑,避免重蹈ACX交易所暴雷的覆辙。
根据现有资料,"ACB币"可能存在名称混淆问题。目前可查证的区块链项目中,与"ACB"标识最接近的是红苹果公链(主网计划于2025年5月17日上线)及其配套的ACB钱包,但其官方未明确提及流通代币名称为"ACB币"。另一关联主体为媒体机构"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与加密货币无直接关联。需注意,部分用户可能将"ACB"与菲律宾技术专家Jason Daniel Paul Philip创建的ABBC币混淆,需通过项目白皮书或官方渠道核实真实性。
需区分具体项目名称。知识库显示,与"ACB"缩写相关的风险案例包括:
1. ACX交易所暴雷:澳洲某交易所被曝涉嫌资金挪用,但名称为"ACX"而非"ACB";
2. ACW阿联球诈骗:项目方伪造BitBox交易所进行收割,但缩写为"ACW"。
若"ACB币"指红苹果公链项目,其主网尚未上线,且未被明确列入欺诈名单,但需警惕名称被仿冒风险。建议通过官网(如币界网报道提及的渠道)核实项目进展。
1. 名称核实:确认"ACB"是否为项目官方代币名称,避免与ABBC、ACX等近似名称混淆;
2. 团队背景:红苹果公链未公开创始人信息,而ABBC创始人 Jason Daniel Paul Philip为公开记录的技术专家;
3. 技术细节:宣称TPS达10万以上需谨慎,目前主流公链实际吞吐量与此差距较大,需验证技术白皮书;
4. 警惕仿盘:如文档5所示,部分项目通过伪造交易所或虚假宣传收割用户,应优先选择主流交易所上币且有监管背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