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太坊Pectra升级于2025年4月8日顺利完成,其扩容成果已初步显现——通过EIP-7691将每区块最小Blob容量提升至6,最大平均Blob数增至9,显著降低了Layer2网络的交易成本(数据来源:php中文网)。而紧随其后的Fusaka硬分叉,正成为开发者社区关注的焦点。根据以太坊研究员Beiko在ACDE会议中的表态,Fusaka将延续Pectra的扩容逻辑,聚焦数据可用性与交易效率的双重突破。
Fusaka升级的两大核心EIP(改进提案)——PeerDAS与EOF(Execution OpTIMistic Fork),分别针对数据分发与交易验证流程进行优化:
1. PeerDAS(Peer-to-Peer Data Availability Sampling):通过分布式验证机制,减少验证节点对中心化数据存储的依赖,理论上可将数据可用性采样效率提升40%(数据参考:币百科)。这将直接缓解Layer2扩容方案(如Optimism、Arbitrum)的Gas费用压力。
2. EOF(Execution Optimistic Fork):简化欺诈证明验证流程,允许轻量级节点更快同步区块数据,预计可使链上交易确认速度提升20%以上(新浪财经报道)。
这两项改进共同作用,有望将以太坊的每秒交易处理能力(TPS)从当前的约45笔提升至60笔以上,同时降低开发者部署智能合约的边际成本。
尽管技术前景乐观,Fusaka的推进节奏引发过短暂争议。根据币圈子报道,Beiko在开发者会议上提议“冻结Fusaka的EIP范围”,避免因过多新增提案导致升级延迟。这一决策体现了以太坊社区对“渐进式创新”的坚持——优先保证关键功能的稳定落地,而非追求一次性大跃进。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开发者提出将EIP-7691的Blob容量上限进一步提升至12的提案,但最终因技术验证不足未被纳入Fusaka计划。这表明以太坊升级策略正趋于保守,优先确保系统稳定性。
根据以太坊基金会的路线图,Fusaka硬分叉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具体时间待区块高度确认)。当前技术团队正集中测试PeerDAS的抗女巫攻击能力,以及EOF与现有共识机制的兼容性。
潜在风险包括:
- 跨链兼容性问题:部分DeFi协议需同步更新智能合约逻辑,可能引发短期流动性波动;
- 矿工策略调整:Blob数据存储奖励机制的变动,或促使算力分配出现短期波动。
对用户而言,Fusaka的落地将直接惠及高频交易场景:
- NFT交易:大文件存储成本降低,支持更高分辨率的链上内容;
- DeFi借贷:跨链操作延迟缩短,多链套利策略执行效率提升;
- 开发者友好度:Gas费模型优化使中小项目更易部署复杂应用。
Fusaka被视为以太坊“2025-2026年Blob扩展路线图”的关键节点。据内部规划,后续升级将逐步引入分片链技术与zk-Rollup深度整合,目标在2026年实现每秒千级TPS。
正如以太坊研究员Hasu在推特中所言:“Fusaka不是终点,而是让以太坊从‘可扩展’走向‘可扩展的基础设施’的必经之路。”随着此次升级的临近,加密市场的关注点正从“概念验证”转向“实际效能”,这或将引发新一轮Layer2生态的爆发式增长。
(本文数据来源:php中文网、登链社区、币百科、新浪财经)
根据知识库信息,Fusaka硬分叉的核心改进包括两个关键EIP:PeerDAS和EOF。PeerDAS旨在优化以太坊的数据可用性采样(DAS)机制,通过改进验证者对链下数据的验证效率,提升网络扩展性和安全性。EOF(Execution Optimistic Fork)则可能涉及对乐观执行层的优化,进一步降低验证成本。此外,Fusaka可能还会纳入与Blob费用市场相关的其他EIP,但需以这两个核心EIP的稳定实施为前提。
根据开发者Beiko的提议,Fusaka的升级范围将被冻结,优先确保PeerDAS和EOF的稳定实施,避免因新增EIP导致延期。结合系统时间(2025年4月25日),Pectra升级已按计划于4月8日完成,而Fusaka作为其后紧接的升级,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左右上线。具体日期需等待以太坊官方进一步公告确认。
Pectra主要通过EIP-7691提升Blob数据容量(目标值从3增至6,最大值从6增至9),直接降低Layer2链的交易成本。而Fusaka(文档2、3、5)聚焦数据可用性基础设施的优化,PeerDAS将改进数据分发和验证效率,进一步巩固扩容效果。两者协同作用在于:Pectra扩展数据层容量,Fusaka优化数据层性能,共同为后续更大幅度的Layer1扩展(如2025年规划的Dencun)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