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1(第一层协议)是区块链网络的底层基础设施,负责处理基础交易和共识机制。其原生代币(即Layer1代币)不仅是网络的价值载体,还承担着交易手续费支付、治理参与等核心功能。例如比特币(BTC)之于比特币网络,以太坊(ETH)之于以太坊生态。
根据市场活跃度与行业影响力,当前值得关注的Layer1代币主要包括:
1. 比特币(BTC)
全球市值最高的加密货币,网络手续费日均约46.3万美元(2025年数据),虽交易速度较慢,但凭借去中心化与抗审查特性持续主导市场。
2. 以太坊(ETH)
智能合约平台龙头,日均链上费用约115万美元。通过升级不断优化扩容性,支持DeFi、NFT等生态发展。
3. Solana(SOL)
高吞吐量公链代表,日均费用达72.4万美元。凭借每秒数千笔交易处理能力,成为DeFi与Web3应用热门选择。
4. 币安链(BNB)
币安生态核心代币,兼具交易手续费折扣与治理功能,网络性能与应用场景持续扩展中。
5. TON(TON)
以高扩展性著称的Layer1网络,其代币在隐私计算与跨链交互领域展现出潜力。
近期链上数据显示,Layer1网络交易活跃度呈现波动。例如Solana等高性能链虽交易量激增,但也面临市场周期性回调压力。对于投资者,需关注以下关键点:
- 技术迭代:如以太坊的Layer2扩容方案对主网流量的影响
- 生态应用:DeFi、GameFi等新场景对特定Layer1的需求拉动
- 手续费数据:链上费用是衡量网络真实使用率的核心指标
Layer1代币不仅是技术发展的“燃料”,更是加密经济的“地基”。例如,当用户在DeFi平台借贷时,背后依赖的是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执行;NFT交易的每一笔成交,都建立在底层链的安全性之上。对于普通投资者,埋伏Layer1代币需结合长期技术路线与短期市场情绪,例如在熊市中布局具备明确升级路线的公链,在牛市中捕捉高吞吐量网络的爆发潜力。
小编建议
随着区块链应用从概念走向落地,Layer1代币的价值将愈发依赖其实际应用场景与生态繁荣度。投资者需保持对技术演进与市场动态的持续关注,在波动中把握底层基建的长期价值。
Layer1有哪些主流代币?
Layer1代币指运行在底层公链上的原生加密货币,以下是当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币种:
1. 比特币(BTC):比特币网络的原生代币,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奠基性应用,主要用于价值存储和交易结算。
2. 以太坊(ETH):以太坊公链的代币,支持智能合约和DeFi生态,是Layer1中功能最丰富的代币之一。
3. Solana(SOL):高吞吐量公链Solana的原生代币,主打低费用和高速交易,适合高频交易场景。
4. 币安链(BNB):币安智能链的代币,兼具生态应用和交易价值,常用于手续费折扣和治理。
5. TON(TON):TON区块链的代币,旨在支持大规模分布式应用,强调可扩展性和去中心化。
这些代币作为各自Layer1网络的核心,承担着交易结算、节点激励和生态治理等功能,是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