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这个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应用和AI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当涉及到健康与药物选择时,盲目信赖AI推荐的药方可能潜藏风险。在追求快捷的同时,我们或许忽视了个性化医疗和专业医生指导的重要性。AI虽然强大,但缺乏针对个体健康状况的深入了解和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因此,重要的是要提醒大家,在决定用药之前,应优先咨询专业医师,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可以获得量身定制的医疗建议,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之路,走好每一步。
近期,一条2022年就已发布的互联网医疗诊疗监管文件中的规定——“严禁使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处方”——引发热议,成为医疗AI领域关注焦点。
互联网医疗发展伊始,便明确禁止AI自动生成处方或进行问诊,强调任何AI都无法胜任这一工作。那么,为何这一长期有效的规定如今引发舆论热潮呢?
DeepSeek等AI应用的爆火,源于其低成本、开源特性,降低了使用门槛,使其“聪明”程度得以广泛体验。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AI“幻觉”缺陷的关注。舆论焦点从最初监管线上诊疗“懒惰”行为,转向探讨AI在医疗领域的安全性。这体现了AI技术已深入民生,也预示着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将推动技术进步。
医疗质量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任何新技术的医疗应用,都需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评估、试点推广及制度保障等严格流程。在临床应用前,更需经历项目立项、研究、临床验证、许可审批和示范应用等环节,确保安全、有效且成本可控。
医疗AI在辅助医院诊疗前,已接受专业训练和严格测试。与手机上的AI应用不同,用于医院的医疗大模型专注于医疗数据分析、影像识别和辅助诊断等,必须符合医疗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安全和准确性。而手机上的AI应用则更注重用户体验和便捷性,主要用于语音识别、日程管理和信息查询等。
因此,切勿根据手机AI推荐的药方抓药!它缺乏专业培训和处方权,使用其推荐的药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后果自负。
以上就是别用手机AI推荐的药方去抓药了!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