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完成首笔代币化交易,开启区块链金融新篇章

来源:网络时间:2025-05-19 17:05:22

摩根大通完成首笔代币化交易,开启区块链金融新篇章

跨链合作完成首笔国债代币化交易

摩根大通近日宣布,其区块链部门Kinexys通过Chainlink协议与Ondo Finance合作,在公共账本上完成了首笔代币化国债交易。该交易通过私链账户操作,利用Chainlink跨链技术实现支付结算,标志着摩根大通首次实现与公链的结构性对接。这一突破被业内视为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技术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摩根大通表示未来将探索更多国债及其他资产的代币化可能性。

摩根大通完成首笔代币化交易,开启区块链金融新篇章

代币化抵押品网络正式上线

在此前的试点中,摩根大通推出的代币化抵押品网络(TCN)已成功完成首单交易。贝莱德与巴克莱银行通过该平台,将一支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并作为衍生品交易抵押品完成结算。此举大幅缩短了传统抵押品处理的48小时流程,实现实时资产流转。摩根大通计划在未来数月内将TCN扩展至股票、固定收益类资产等领域,提升资本市场效率。

摩根大通完成首笔代币化交易,开启区块链金融新篇章

跨境DeFi交易与数字资产创新

在另一项创新实践中,摩根大通于公共区块链上完成了首笔DeFi借贷交易,发行代币化的新加坡元并与SBI Digital Asset Holdings交换为日元稳定币。该交易作为新加坡央行支持的去中心化金融试点项目的一部分,展示了跨国资本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高效清算的潜力。此外,高盛亦参与摩根大通Onyx平台的回购协议交易,使用数字代币“JPM Coin”完成结算,推动传统投行交易模式的数字化转型。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摩根大通数字资产主管Mathew McDermott在访谈中指出:“这些交易标志着金融基础设施进入可编程时代。”通过代币化技术,资产结算周期从T+2缩短至实时完成,显著降低交易对手风险。随着贝莱德、巴克莱等机构的积极加入,代币化金融资产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突破万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摩根大通的多线布局正加速传统金融与Web3.0的深度融合,重塑全球资本市场的底层逻辑。

小编建议:从国债到衍生品抵押,从跨境借贷到回购协议,摩根大通正以区块链为支点,撬动传统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这场由技术驱动的变革,或将重新定义未来十年的全球金融图景。

问题1:摩根大通首笔代币化国债交易的具体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该交易由摩根大通区块链部门Kinexys操作,通过私链账户在ONDO公共账本上购买代币化国债,使用Chainlink协议完成跨链支付结算,标志着摩根大通首次实现与公链系统的直接对接。其意义在于验证了代币化资产在传统金融场景中的可行性,为国债等传统资产的数字化流通提供了技术范本,同时推动了DeFi与中心化金融(CeFi)的融合。

问题2:代币化抵押品网络(TCN)如何运作及其在交易中的作用?

TCN(Tokenized Collateral Network)由摩根大通推出,通过其Onyx平台实现代币化资产的抵押与结算。例如,贝莱德将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后,作为抵押品与巴克莱完成衍生品交易,抵押品价值可实时调整且无需人工干预。TCN的核心作用是简化抵押流程,提升资产流动性,未来计划扩展至股票、固定收益等资产类型,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并缩短结算周期。

问题3:代币化交易对传统金融体系可能产生哪些变革性影响?

1. 效率提升: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7×24小时实时结算,减少传统T+2/T+3的延迟;

2. 资产流动性增强:非标资产(如国债、房地产)代币化后可拆分交易,扩大投资者群体;

3. 跨境协作:如摩根大通与日本机构在新加坡央行试点中完成的跨币种代币化交易,降低汇率风险和中间成本;

4. 参与方扩展:高盛、贝莱德等机构的参与表明,代币化正被主流金融机构纳入基础设施,推动全球金融系统向更透明、去中心化的方向演进。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rjfaw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