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对加密货币挖矿持严格监管态度,但仍有部分从业者通过合规方式参与。根据2025年市场动态,以下几类数字货币成为技术爱好者关注的重点:
比特币(BTC):作为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标杆,其工作量证明机制仍吸引大量技术团队,需配备专业ASIC矿机
以太坊经典(ETC):与ETH不同,ETC保持PoW机制,适合GPU矿机挖矿
莱特币(LTC):采用Scrypt算法,挖矿难度较BTC降低约85%,适合中小规模矿场
门罗币(XMR):注重隐私保护,cpu挖矿效率较高,抗ASIC特性明显
ASIC矿机:适用于SHA-256算法币种(如BTC),单机功耗约3000W,需配备专业散热系统
GPU矿机:兼容Ethash、Equihash等多算法,常见配置为6-8卡并行,日均耗电量约15-20度
矿池选择:建议接入F2Pool、Poolin等大型矿池,降低收益波动风险
根据《关于整治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的通知》最新要求:
禁止使用公共电网供电进行挖矿,需采用可再生能源自供电系统
数据中心需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技术标准
建议优先考虑分布式存储类项目(如Filecoin)以降低政策风险
2025年数据显示,国内挖矿产业呈现三大转型特征:
由集中式矿场向分布式节点转型
从电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向区块链基础设施服务延伸(如节点托管、数据存储)
温馨提示:鉴于政策动态变化,建议从业者定期关注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的最新监管要求,合理评估投资回报周期(通常需18-24个月回本)。
比特币(BTC)、以太坊(ETH)、莱特币(LTC)、比特现金(BCH)和狗狗币(DOGE)是当前国内矿工关注的重点。比特币因市场价值高且技术成熟,始终是主流选择;以太坊因生态应用广泛且转向权益证明(PoS)前仍有一定算力需求;莱特币和狗狗币因算法适配性好、门槛较低,适合中小型矿场或个人参与。
中国自2021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货币交易与挖矿活动,政策严格限制电力资源用于此类用途。目前,国内实际挖矿行为多以“分布式能源”等名义隐藏运行,或集中在政策相对宽松的地区(如新疆、内蒙古部分地区)。矿工需谨慎评估政策风险,优先选择低能耗、易转移的设备,并关注地方政策动态。
1. 莱特币(LTC):采用Scrypt算法,对显卡友好,算力门槛低于比特币,适合中小型矿场。
2. 以太坊(ETH):Ethash算法依赖内存而非算力,旧型号显卡仍具挖矿价值,且全球算力分散降低竞争压力。
3. 狗狗币(DOGE):基于Scrypt,挖矿难度低,虽单价低但交易量大,适合长期积累。
需注意,政策风险始终是首要考量,矿工应结合设备成本、电力价格及退出灵活性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