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术分为哪两类?区块链场景下的硬核科普

来源:网络时间:2025-07-11 18:06:22

加密技术分为哪两类?区块链场景下的硬核科普

对称加密:共享密码的老传统

说白了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持有相同的密钥,像早期银行转账用的U盾就走这套路。AES算法是典型代表,加密速度贼快,但密钥传输容易被截获。

举个例子,你发工资用的网银U盾,里面预存的密钥就跟银行系统同步。可一旦U盘丢了,黑客拿到密钥就能把账户清空。所以这类加密现在主要用在局域网文件传输互联网金融领域基本被淘汰了。

加密技术分为哪两类?区块链场景下的硬核科普

非对称加密:钥匙分家的革命

这个玩法就刺激了。私钥自己藏着,公钥随便发朋友圈都没事。比特币钱包就是这么玩的——别人给你转账只要你的公钥,但动用资金必须掏出私钥签名。RSA算法是这领域的元老,不过现在量子计算机发展太快,2048位密钥已经有点悬了。

有意思的是区块链项目都喜欢魔改这技术。比如比特币用ECDSA椭圆曲线算法,门罗币搞了个环签名。最近零知识证明也上位了,Zcash用zk-SNARKs直接把交易金额都藏起来。

加密技术分为哪两类?区块链场景下的硬核科普

区块链场景的混搭玩法

别以为加密技术是单机游戏。真实情况是组合拳轰炸!钱包地址生成要哈希加密打底,交易签名依赖非对称加密,链上数据传输又得对称加密护航。

拿以太坊交易来说,先用keccak256哈希算法压缩数据,接着用私钥做数字签名,最后P2P网络传输时还得用AES加密。这种层层套娃设计,就是为了防住量子计算机+传统黑客的双重视奸。

新手避坑指南:别把加密当万灵药

见过太多人以为用了非对称加密就万事大吉。漏扫的私钥导出功能、弱口令的硬件钱包、带病毒的钱包App,哪个不是致命漏洞?去年有个DeFi项目,签名算法随机数没做好,直接被数学系大学生算出私钥,白跑了2000万资产。

建议小白记住:加密算法强度≠系统安全。看看交易所被钓鱼邮件攻破的案例,八成都是人类漏洞惹的祸。硬件钱包别用脑钱包,冷钱包备份要物理隔离,这些基础操作比纠结算法重要多了。

加密技术主要分为哪两大类型?

加密技术主要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解密,非对称加密则通过公钥和私钥配对完成操作。

对称加密有哪些特点和风险?

对称加密的密钥简单直接,加解密速度快,适合处理大量数据。但密钥需要双方共享,一旦泄露,整个系统安全性就会崩溃。历史上曾用纸质密码本传递密钥,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丢失风险。

非对称加密为何更安全?

非对称加密的公钥可以随意公开,私钥则严格保密。即使别人知道公钥,也无法反推出私钥。这种设计解决了密钥传递的安全问题,常用于数字签名和安全通信。但计算复杂度更高,速度比对称加密慢。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