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上来就问"以太坊总量多少",其实这个问题和比特币的"2100万枚上限"完全不是一个逻辑。比特币是硬通货思路,以太坊更像是燃料型代币。官方白皮书里压根没写总量上限,说白了就是看网络需求决定发行量。
据CoinMarketCap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以太坊流通量达到120,345,678枚。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为啥?因为验证者打包区块会获得新ETH奖励,同时EIP-1559销毁机制也在持续生效。你可以简单理解成"边印钞边烧钱"的动态平衡。
合并升级后以太坊通胀率确实从4%+跌到现在的1.8%-2.2%区间,但这里有个大坑:所谓通胀率是新增量/销毁量的净值计算。今年3月份NFT市场回暖时,单日销毁量冲到7000ETH以上,当时可是实打实的通缩状态。所以别光看通胀率,得盯紧链上活动数据。
1. 质押收益:现在有3200万ETH被质押,年化收益约4.5%,这部分新增量稳定
2. 销毁机制:EIP-1559执行以来累计销毁超500万ETH,但Gas费低迷时销毁量暴跌
3. 巨鲸抛售:交易所储备量跌破800万ETH关口,大户调仓随时可能引发供需失衡
社区吵了三年都没定论。支持派说硬上限能提升储值属性,反对派认为弹性供应更适配智能合约平台需求。我个人观察,V神最近几次访谈都在暗示"供应量管理不是关键问题",所以短期改规则可能性不大。
给投资者的建议:与其纠结总量,不如关注链上TVL(总锁定价值)和Gas费利用率这两个指标。前者反映生态活跃度,后者直接影响销毁量。毕竟在以太坊2.0时代,真正的价值锚点是网络使用效率,不是简单的发行量数字。
以太坊初始发行了多少枚?
2014年众筹阶段发行了约7200万枚以太坊,这部分被称为“矿前币”。2015年正式上线时沿用了这一初始量,并规定每年新增产量为初始量的25%。
为什么以太坊没有总量上限?
以太坊的设计目标是作为支持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的平台,而非单纯的价值存储。研发者认为随着用户数量增长,需要保持交易流动性,所以不限制总发行量。每年挖矿新增约1872万枚,总量持续增长。
每年新增的以太坊数量怎么算?
按规则,每年新增量是初始7200万枚的25%。7200万×25%等于1872万枚,所以每年通过挖矿产生约1872万枚新币。这个机制让总量无限增长,但增速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