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三张牌照到底发给谁了?真相在这里

来源:网络时间:2025-07-14 19:07:16

稳定币三张牌照到底发给谁了?真相在这里

牌照传闻从何而来?

最近很多人问我"稳定币牌照发了三张"这事儿,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懵。按理说国内对稳定币监管一直很严格,特别是USDT这类锚定美元的代币,但有些朋友说看到新闻说有三家机构拿到了试点资格。

我翻遍了央行官网和公开资料,目前能查到的正式文件只有<2023年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里提到跨境支付场景。所以推测这可能和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有关,但具体哪些机构参与还不明确。

稳定币三张牌照到底发给谁了?真相在这里

现有政策下的操作空间

根据现行法规,境内机构发行锚定法币的稳定币必须满足三点:100%准备金存管、接受央行监管、不得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这意味着像USDT这种传统稳定币短期内很难合规化,但持牌金融机构开发的新型代币可能有机会。

举个例子,某股份制银行去年申请了跨境支付试点,方案里提到基于区块链的B2B结算代币,这个可能属于"特许经营"范畴。但目前还没看到官方名单公布,大家别轻信微信群里传的所谓"牌照名单"。

稳定币三张牌照到底发给谁了?真相在这里

境外机构如何布局

有意思的是,我在研究OKX和Binance的年报时发现,两家交易所都在新加坡设立了合规团队。那边的MAS牌照要求运营方持有至少5000万美元储备,而且必须和当地银行合作。虽然不是传统意义的"牌照",但这种持牌运营模式或许是国内项目的参考方向。

另外有消息说某港资银行拿到了有限度经营许可,但查遍香港金管局的公告也没找到佐证。倒是看到澳门最近在招揽区块链企业,不排除有机构在双线布局。

普通投资者怎么办?

建议大家现阶段还是通过正规渠道参与。比如工商银行推出的跨境结算服务,虽然用的是传统SWIFT系统,但比盲目投资不知名稳定币安全得多。钱包安全方面,强烈不推荐使用交易所内置钱包存放大额资产,冷钱包才是王道。

话说回来,监管层面对稳定币的态度其实很明确:支持实体经济应用,防范金融风险。与其纠结牌照花落谁家,不如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进度,那才是未来五年真正的重头戏。

哪些公司获得了稳定币相关牌照?

根据现有信息,弘业期货的香港子公司拿到了香港证监会的3张牌照,其中第九类牌照允许管理含稳定币的基金。海联金汇有跨境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牌照,能做稳定币兑换。华峰超纤的子公司威富通通过了香港金管局的稳定币沙盒测试。这些公司都在稳定币领域有布局。

稳定币牌照具体包含哪些类型?

目前公开的主要是资产管理类(第九类)牌照,允许管理稳定币基金。另外还有跨境支付、结算类牌照,支持法币与稳定币兑换。部分公司还在申请SVF(证券型虚拟资产)牌照,这类牌照更稀缺,全国可能不足5家机构持有。

为何说稳定币牌照有稀缺性?

香港首批虚拟资产ETF批准的中资机构不足5家,能同时通过多国沙盒测试(如香港、阿联酋、中国)的企业更少。像国泰君安国际曾因持有相关牌照出现股价暴涨,说明市场对牌照价值的认可度高。目前全球两大经济体都在推进稳定币监管,牌照资源显得尤其珍贵。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若侵犯到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网站)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