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关键词发现,Let'sBonk官方X账号7月12日发文宣布启动「Meme Creator Incentive Program」。奖励池规模为500万枚BONK代币,按周发放。有趣的是,该计划仅面向「持有至少10万枚BONK」且「参与过历史空投」的地址。
参与门槛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创建者需完成三步操作:1. 在平台生成带有独特标识的Meme代币;2. 通过Telegram机器人验证;3. 在Twitter同步宣传。每周活跃度排名前100名可获奖励。但gas费自担,且奖励代币有30天锁定期。
说白了,这本质是种「鲸鱼游戏」。据统计,符合资格的地址仅占总用户量3.2%,小散即使参与也难进榜单。更要命的是,部分用户反馈验证机器人频繁掉线,还有人因多账号操作触发封禁。上周就有3个创建者被误判违规,代币全遭罚没。
消息发布后,BONK现货价格跳涨17%,但持仓地址数量不增反降。巨鲸监控显示,前五大钱包三天内累计增持230万枚。有老玩家吐槽:“这奖励规则根本在逼散户给大庄抬轿子。” 值得注意的是,配套工具BonkScan同步更新了代币创建教程,新手照着操作能少踩坑。
相较于Shiba Inu的SAITAMA空投和Dogecoin的矿工奖励,Let'sBonk的设计更注重“持续贡献”。但争议点在于:1. 没有反巨鲸机制,大户可批量创建小号刷榜;2. 缺乏版权保护条款,优质作品易被盗用;3. 奖励代币来源未明确,存在通胀预期。
想参与的读者注意:先去官网绑定Twitter和钱包,记得用硬件钱包操作。创建代币时别用热门梗图,尽量原创。推广文案里要带BonkMemeCreator标签,否则不算活跃度。最关键的是,周一开始操作比周末冲进去划算,因为奖励池会根据周终快照发放。
这种模式能否持久?从Terra生态Meme币LunaLand的教训看,单纯依赖激励计划容易催生泡沫。但若Let'sBonk后续开放NFT铸造或者DEX交易,早期创建者或许能吃到平台发展红利。建议观察8月季末奖励发放情况再决定是否加仓。
代币创建者奖励具体怎么分?
平台交易费2%中,创作者固定拿1%。社区推广者分0.1%,剩下0.9%归平台维护基金。比方说每笔100美元交易,创作者收1美元,社区0.1美元,平台0.9美元。
这种奖励模式真能留住创作者吗?
短期看,分成比例比多数平台高,确实有吸引力。不过长期得看代币实际流通情况,比如文档5提到的额外奖金激励,5月两周就加码了2万美元。但创作者更关心代币能否涨起来,光靠手续费分成未必够。
奖励机制会带来哪些副作用?
手续费抽成过高可能劝退交易者。文档4提到Solana链上交易本身就带手续费,叠加平台这2%后成本翻倍。最近有数据显示,高费率导致某些代币日均交易量下降15%。话说回来,BONK社区资金雄厚,或许能用资金池补贴抵消部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