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这几年发展得有点像雨后春笋。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光是以太坊生态里就有超过20个活跃的DEX平台。但说实话,真正能打的就那么几个。Uniswap、SushiSwap、Curve这些老面孔还是占据着大半壁江山。
说白了,这些平台的玩法都是AMM自动做市商机制,但各有各的门道。比如Uniswap主打简单粗暴的流动性池子,SushiSwap搞出了流动性挖矿和收益农耕的概念,Curve专门吃定稳定币交易。有意思的是,这些平台的交易手续费普遍在0.05%-0.3%之间浮动,比中心化交易所低多了。
第一看链。别光盯着以太坊,BSC、Polygon这些链的DEX手续费便宜多了。我在OKX上被Gas费收割过几次后,现在基本都转去Polygon上的QuickSwap玩。
第二看流动性。有些冷门DEX看着功能花里胡哨,结果挂单半天吃不到单。特别是小众代币,经常出现滑点超过10%的情况。建议新手先从头部DEX的老牌池子下手。
第三看钱包兼容性。MetaMask虽然好用,但有些DEX只支持特定钱包。前两天我朋友在dYdX上交易,结果发现必须用Ledger硬件钱包才能解锁高级订单类型。
加流动性池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别像我之前那样,往SushiSwap的ETH-USDC池里加了1个ETH,结果遇到极端行情被套牢。后来才知道,稳定币相关的池子风险反而小。
交易的时候记得调参数。Slippage别设成默认的0.5%,遇上行情波动大的币种,设高点反而能成交更快。我一般会根据24小时交易量调整,低于100万美元的代币直接拉到1%-2%。
提现手续费要算清楚。有些链上的DEX提现费用比交易费还贵,特别是用OpTIMism网络的时候。建议凑够一定金额再提,不然手续费占比太高。
看到最近几个月出现的新趋势。Layer3专用DEX开始冒头了,像基于Arbitrum的Camelot,做市商收益比传统DEX高出30%左右。但这类平台的流动性深度还不够,大额交易容易砸出坑。
还有就是聚合器越来越火。Dune Analytics的数据显示,使用1inch、ParaSwap这类聚合器的交易笔数每月增长15%。说实话,有时候手动切换多个DEX比聚合器能赚到更多价差,但确实费时间。
最让我意外的是,一些传统机构开始布局DEX。渣打银行最近申请了一个自动化做市商专利,感觉以后合规DEX可能会成为新战场。
Q:DEX需要KYC吗?
A:大多数不需要,但部分合规平台像BlockFi DEX会要求验证。我之前注册时没传身份证,结果只能用有限功能。
Q:被黑客攻击怎么办?
A:选择经过审计的平台很重要。建议把资金分散在多个DEX,别学我当年把全部本金放在一个SushiSwap池里,遇到重入攻击直接rekt。
Q:如何发现新项目?
A:关注Dune仪表盘和CoinGecko新上架板块。我上周就是在CoinGecko看到某个memecoin刚登陆Dune,当天通过Uniswap建仓赚了2倍。
小编建议下来,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选择和使用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建议新手从Uniswap+MetaMask的经典组合起步,等熟悉后再尝试其他平台。记住一句话:别把所有鸡蛋放一个钱包里,行情波动大的时候,多平台分散操作才是王道。
去中心化交易所主要有哪些类型?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分为两类:
1. 订单簿模式(如Binance DEX),用户直接挂单交易,但流动性较弱。
2. 自动做市商(AMM)模式(如Uniswap、Curve),通过算法定价,流动性更强。
哪些是主流去中心化交易所?
全球主流DEX包括:
- Uniswap:以太坊生态最大,操作简单,流动性池资金超百亿美元。
- SushiSwap:基于Uniswap改进,增加流动性奖励和NFT功能。
- Curve Finance:专注稳定币互换,手续费低,滑点小。
- 1inch:聚合多个DEX数据,自动匹配最优交易路径。
- Balancer(未在文档提,但行业常见):允许用户自定义流动性池。
如何选择去中心化交易所?
选DEX主要看三点:
1. 链支持:比如Uniswap支持以太坊,PancakeSwap适配BSC链。
2. 交易品种:Curve适合稳定币,1inch适合跨平台套利。
3. 手续费与滑点:AMM模式交易量大时滑点更低,订单簿模式适合小额高频交易。
使用DEX时需注意:资产始终在钱包内,但私钥丢失即永久丢失,建议用硬件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