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冬天,有个加拿大华裔少年在迈阿密海滩边写白皮书。他刚被比特币核心团队拒绝,觉得区块链只能发币太浪费了。这哥们就是Vitalik Buterin,那年他19岁。
现在搜索"eth创始人",99%的结果都会指向他。但这事其实没这么简单。当时还有个叫Mihai Alisie的罗马尼亚人在新加坡帮忙注册基金会,还有个叫Anthony Di Iorio的加拿大投资人提供启动资金。
关键转折发生在2014年7月,以太坊预售募集了3100万美元。但真正把智能合约概念落地的,还是Vitalik那份36页的白皮书。所以业内公认他是头号创始人。
除了Vitalik,当年还有八人被列为联合创始人。不过后来有人退出,有人转去做别的项目。比如Charles Hoskinson(查尔斯·霍斯金森)后来搞了Cardano,现在经常在推特怼Vitalik。
最可惜的是Mihai Alisie,这位前《比特币杂志》编辑2021年突然去世。他在以太坊早期负责社区建设,但现在网上能找到的资料少得可怜。
有个有意思的小插曲:当年团队里有个叫Amir Chetrit的以色列程序员,干了三个月就撤了。现在有人查链上数据发现,他手里还有当年预售的20万ETH,按现在价格算得上亿万富翁。
去年在首尔区块链大会上,我看到个戴兜帽的小伙子蹲在角落吃泡面。仔细一看居然是Vitalik!这哥们到现在还是单身,整天泡在各种技术论坛里。
他最近在研究ZK-Rollups技术,说要让以太坊手续费降到几分钱。不过也有反对声,像Consensys的老板就公开说这方案风险太大。
说回创始人这事,其实吧,区块链项目最怕创始人神话。当年Vitalik要是真注册公司当CEO,说不定以太坊早被华尔街收编了。现在这种社区治理模式,反而让ETH活成了"数字石油"。
有些自媒体总爱说"某某才是真创始人",这种说法很扯。就像问"iPhone是乔布斯发明的吗"?技术上肯定是工程师团队做的,但方向把控和愿景设计确实靠关键人物。
有趣的是,Vitalik到现在没上市公司,也不控股ETH。他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说:"如果当初保留5%代币,现在就是世界首富。但那样反而会害了以太坊的去中心化。"
所以啊,搞区块链这行,有时候就得相信"代码即法律",别搞个人崇拜。创始人重要不假,但网络效应才是王道。这波行情能走到现在,靠的是全球数万开发者共同维护,不是哪个大神的功劳。

Vitalik在最近一次开发者大会上发言
你知道ETH的创始人是谁吗?
ETH由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创建。他1994年出生,4岁接触电脑,5岁随父亲移民加拿大。2013年提出以太坊概念,2014年正式推出项目。
以太坊是怎么诞生的?
布特林在研究比特币时发现其功能有限,想扩展区块链用途。他于2013年发布以太坊白皮书,提出支持智能合约的平台构想。次年获得众筹资金后,带领团队开发出首个版本,2015年主网上线。
除了布特林还有谁参与创建了ETH?
其他联合创始人有5位:加文·伍德(Gavin Wood)、查尔斯·霍斯金森(Charles Hoskinson)、安东尼·迪·约里奥(Anthony Di Iorio)、约瑟夫·卢宾(Joseph Lubin)和米哈伊尔·列波(Mihai Alisie)。他们各自负责技术、资金和运营等不同领域,但布特林始终是项目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