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收到好多粉丝私信。都在问2025年房价啥情况。说实话这问题真不好答。但咱干这行多年。得用数据说话。
查了下最近的行业报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上半年新房成交量跌了15%。二手房更惨。直接跌了23%。库存量却在涨。说白了就是房子卖不动了。
央行最新数据也出来了。M2增速放缓到8.5%。货币宽松没以前那么猛了。这对楼市可不是啥好事。房地产这玩意儿。说到底还是个资金游戏。
最近开会提了"房住不炒"。但又加了新词"优化房地产政策"。这意思你品。你细品。说明上面也着急了。
不过有个事得提醒大家。现在的政策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一跌就刺激。现在要的是软着陆。不是硬拉。所以别指望再来个大水漫灌。
我认识个朋友前两年高位接盘。现在肠子都悔青了。为啥?就是没看清政策转向。现在玩房产。得跟着政策走。不是光看K线图那么简单。
令我担忧的是人口数据。去年新生儿才900多万。创了新低。老龄化率突破20%。这种趋势下。刚需市场肯定萎缩。
我在写这篇文章时特意查了数据。一线城市的租房空置率都到25%了。二线更惨。35%以上。房子没人住。价格能不承压吗?
有意思的是。最近好多开发商开始转型。不做住宅做养老。这信号很明显了。人口结构变了。房子属性也得跟着变。
作为一个区块链分析师。我特别关注资金流向。发现个现象。最近几年热钱不再疯狂涌入楼市。反而在往股市、加密市场跑。
你看今年A股成交量。比去年涨了30%。而楼市成交量却在跌。巨鲸们都知道往哪去。普通散户还傻乎乎盯着房价。
说白了就是。现在资金更看重流动性。房子变现太慢。而且持有成本越来越高。房产税虽没全面推。但试点城市已经让很多人开始抛售。
有人问我2025年房价到底咋样。说实话我不能打包票。但可以分享点个人看法。
在我看来。核心城市好地段可能稳中有升。但三四线城市肯定继续分化。有些地方可能rekt。不是所有房子都是优质资产。
建议大家别再all in房产。现在要多元化配置。加密货币虽然波动大。但流动性好。股市也有机会。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买房别光看涨跌。得看自己实际需求。刚需该买还得买。投资的话。得好好掂量掂量。
市场永远有FUD。但数据不会骗人。与其听小道消息。不如多看看真实数据。话说回来。现在这行情。捂紧钱袋子最重要。
2025年不同城市的房价走势会有啥差别?
其实呢,不同城市差别挺大的。核心城市表现很不一样。你看上海就比较特别。2025年7月数据显示,上海新房价格涨了6.1%。北京、广州、深圳反而都在跌。所以一线城市的分化很明显。
人口流入的城市可能稳一点。话说回来,人口流出的城市就不太妙了。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压力更大。核心地段的房子抗跌性更强。郊区的房子可能跌得更狠。说白了,就是"涨的涨、跌的跌"。关键看你买在哪个位置。买房这事,眼光真的很重要。
影响2025年房价的关键因素有啥?
人口变化是最大因素。主力购房人群20-59岁在减少。首次买房年龄32岁的人群也在下降。所以需求端在不断萎缩。居民债务率太高了。很多人现金流越来越紧张。债务是刚性的,收入却在减少。你看现在裁员降薪的情况挺普遍。
政策影响也很关键。最近北京五环外不限购了。房贷利率降到了3.05%,比理财还低。各地还有各种补贴,最高能补30万。话说回来,政策只能短期刺激市场。社融数据和二手房挂牌量要看紧。成交量萎缩说明问题不小。说白了,这些数据比房价本身更值得关注。
2025年普通家庭该买房还是观望?
刚需朋友要先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你是不是真的需要房子住?如果是为了自住,可以多看看。但别指望抄底,这想法不太现实。话说回来,刚需买房别光看价格。要考虑工作稳定性,收入情况。
投资买房要特别小心。现在普通投资客几乎不见了。市场主要剩下富豪和刚需。居民债务率太高了,政策刺激有限。你看最近的数据,70城里只有5个城市房价同比上涨。说白了,买房要看城市、看地段、看时机。资金不够的话,观望可能更安全。毕竟房子是大事,不能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