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不少私信。粉丝问"买贵了再买便宜叫平仓"对不对。我一看就摇头。这说法完全错了。平仓和补仓根本不是一回事。
其实呢,很多新手都混淆这两个概念。我刚入行时也犯过这错误。结果差点把钱包搞rekt。今天必须把这事说清楚。
平仓就是关掉已有仓位。简单说。你买了币要卖掉才算平仓。你做空了要买回才算平仓。
举个例子。你在3万美金买了BTC。现在涨到4万想落袋为安。卖出这个动作就是平仓。不是再买便宜货。
有趣的是。交易所小白经常以为低价买入能"平"掉高价损失。这是典型FUD。反而可能越补越亏。
这叫摊薄成本。也叫补仓。说白了就是拉低平均持仓价。
比如ETH在2000刀买了1个。跌到1500又买1个。平均成本变成1750。比单纯持有2000的仓位好看点。
但要注意。摊薄有风险。我见过太多人一路补仓到底。最后本金全打水漂。尤其是熊市。千万别盲目抄底。
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平台故意不解释清楚。让韭菜自己摸索。我自己就踩过这坑。冷钱包都救不回来。
因为中文翻译太乱。平仓在英文是close position。摊薄是averaging down。但很多教程乱用词。
你看抖音上有些"老师"。张口闭口"平仓操作"。其实说的都是补仓。这属于行业黑话滥用。容易误导小白。
我建议。搞不懂就看交易界面。卖出按钮写"平多"。买入按钮写"开多"。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说法。
先想好策略。别情绪化交易。我一般设个硬规则:单币种最多补仓两次。第三次必须砍仓。
话说回来。补仓要看基本面。比如项目真出问题。再便宜也别碰。去年Luna崩盘前。多少人还在摊薄成本。
gas war时期更要小心。网络拥堵时操作容易失误。我有次在ETH高峰时段补仓。gas费比币还贵。血亏。
去年熊市。有粉丝照我文章操作。BTC从6万跌到3万。他分五次补仓。结果倒在1万5。为啥?
因为他没看链上数据。巨鲸早就在出货。普通玩家还在幻想"越跌越买"。这心态要不得。
我的经验是。补仓前先问自己:这币现在值这个价吗?如果重来一次还买不买?想不清楚就别动。
交易没有后悔药。买贵了别慌。但别用错误概念安慰自己。平仓是结束。摊薄是继续。两者天差地别。
新手容易犯的错我都犯过。KYC被拒过。冷钱包误操作过。但承认错误才能进步。
记住。市场永远是对的。你觉得自己"买贵了"。可能是判断错了方向。这时候该复盘。不是硬扛。
所以啊。下次再听人说"买贵了再买便宜叫平仓"。直接拉黑。这种水平带单必被割韭菜。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不想看你们重蹈覆辙。
最后提醒。别把所有钱押一个币。分散投资才是王道。这行当太容易rekt。保护本金永远第一位。
买了贵的再买便宜的真叫平仓吗?
其实呢,这不叫平仓。
平仓是股票里的说法。
买了贵的再买便宜的,应该叫价格组合消费。
也有人叫高低价搭配消费。
你看文档里说得很清楚。
这种消费方式很常见。
比如先买贵手机,再买便宜配件。
核心需求用高价产品满足。
非关键需求用低价产品解决。
所以千万别搞混了术语。
为啥有人喜欢先买贵的再买便宜的?
说白了,这是很聪明的花钱方法。
贵的商品品质更有保障。
能解决最重要的使用问题。
便宜的商品用来补充其他需求。
这样整体花的钱更少。
举个例子,装修时选贵地板。
但储物间用便宜材料。
效果不差还省了不少钱。
文档里提到这种做法很实用。
既能保证质量又不会超预算。
话说回来,很多人都这样买东西。
高低价搭配消费有哪些实际例子?
生活中这种例子太多了。
买衣服时先买贵大衣。
再搭配便宜的内搭单品。
旅游时订贵酒店休息。
但买纪念品选便宜的。
电子产品也是这样。
手机买贵的保证质量。
数据线充电器选便宜的。
文档提到仙人球也是。
便宜的草球养大了也好看。
高价品种过几年也会降价。
所以没必要一开始就买贵的。
你看,这种消费思路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