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市场持续波动的背景下,稳定币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世界的桥梁,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MoonPay首席执行官伊万·张(Ivan Zeng) 近日在接受采访时,对未来稳定币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及监管挑战发表了深度见解,引发行业热议。
---
伊万·张指出,稳定币已从早期的“加密市场避风港”演变为全球支付基础设施的核心。他援引Circle CEO Jeremy Allaire的预测——“未来十年稳定币规模或达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货币供应量的10%”,并补充道:“这一目标可能提前实现,因为稳定币正加速渗透至零售、跨境支付甚至供应链金融领域。”
根据Outlier Ventures的分析(2025年数据),美国稳定币监管框架的完善将推动市场结构变革,而MoonPay正通过与合规机构合作,确保旗下支持的USDC、USDT等主流稳定币的透明度。伊万强调:“用户信任是关键,我们正推动实时资产审计系统,让每一枚稳定币背后的储备金‘看得见摸得着’。”
---
在具体应用层面,伊万认为稳定币的潜力远不止于加密交易。他举例称,非洲和东南亚的跨境汇款成本已因稳定币降低至传统方式的1/5,而微支付场景(如内容付费、物联网设备计费)的爆发将为稳定币带来新增长点。“想象一下,未来一杯咖啡的支付可能通过稳定币完成,而手续费几乎为零。”
此外,MoonPay正探索稳定币与DeFi的结合,例如通过算法稳定币(如FRAX)优化流动性分层,降低波动风险。伊万坦言:“我们不会放弃对创新模式的尝试,但核心原则始终是‘用户资产安全第一’。”
---
对于监管环境,伊万表示:“2025年将是稳定币合规元年。”他提到,美国SEC对稳定币的界定(如是否纳入证券监管)仍存在不确定性,但MoonPay已主动适应G20国家的监管框架,例如在欧洲通过MiCA法规合规,并在新兴市场与当地央行合作。“监管不是敌人,而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
他同时呼吁行业建立“自我监管联盟”,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储备金透明化、交易可追溯,并提议设立稳定币风险准备金池,以应对极端市场波动。“只有当稳定币成为可信赖的‘数字美元’或‘数字欧元’,其价值才能真正释放。”
---
针对普通用户,伊万给出了明确建议:“避开承诺‘超额收益’的稳定币项目,真正的稳定币应该像现金一样安全。”他提醒投资者关注三点:
1. 储备金透明度:是否定期由第三方审计;
2. 监管认可度:是否符合所在地法规;
3. 流动性支持:能否快速兑换为法币或实物资产。
---
在采访结束时,伊万用一句矛盾修辞引发思考:“稳定币的未来,或许在于实现‘去中心化的中心化’——以分布式技术构建信任,但通过集中式监管保障安全。” 这一观点呼应了当前加密行业对“合规化”与“创新性”平衡的普遍期待。
(本文数据综合自Circle、Outlier Ventures等机构公开报告,截至2025年4月)
根据行业趋势及类似企业预测(如Circle CEO此前预估),稳定币市场在2025年可能迎来爆发性增长。例如,Circle CEO曾提出,未来10年内稳定币市值可能达到5至10万亿美元,占全球货币供应量的5%-10%。若MoonPay CEO观点一致,可能强调稳定币作为加密支付基础设施的核心地位,尤其在跨境交易、DeFi和Web3应用中的普及将推动其规模扩张。
稳定币的渗透依赖三大方向:
1. 合规化:与法币1:1锚定的特性(如USDC、USDT)使其更易被监管接受,未来可能成为法定数字货币(CBDC)的互补工具;
2. 技术迭代:Layer2扩容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处理速度,适配小额支付和高频交易;
3. 生态合作:电商平台、游戏平台与加密钱包深度整合,例如通过稳定币实现“一键结算”,降低用户进入门槛。
当前主要挑战包括:
- 合规性:各国对储备金透明度、反洗钱(AML)要求趋严,例如美国已推动稳定币发行方接受银行监管;
- 跨境壁垒: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分化,需通过国际合作(如G20框架)统一标准;
- 技术风险:智能合约漏洞或储备金挪用可能导致信任危机。
突破方向:
- 推动与CBDC的技术兼容性,例如通过“合成资产”实现跨币种互操作;
- 建立全球性监管沙盒,允许试点项目在可控环境中验证合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