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NI项目的灵魂人物当属创始人J.R.Willett。这位比特币早期核心开发者于2013年6月24日主导发布了OMNI的前身"Mastercoin"(大师币),创造性地将协议构建在比特币区块链之上。他的突破性构想在于:通过OMNI协议实现代币发行与交易的标准化,使比特币网络首次具备了多资产交易的扩展能力。这种"协议即平台"的理念比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早诞生两年,展现了其超前的行业洞察力。
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哈佛大学数学系毕业生Tyler Tarsi为项目注入了坚实的学术基因。他在哈佛担任助教期间对分布式系统的研究,直接转化为OMNI协议的底层架构设计。2017年融资报告披露的1800万美元资金中,有60%投入到了由他主导的协议安全性升级项目,成功实现了从简单代币发行到支持Rollup生态的技术跨越。
这对黄金组合展现了典型的"商业+技术"互补特质:J.R.Willett擅长生态战略规划,曾主导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多次技术协作;而Tyler Tarsi则专注技术攻坚,其开发的Omni Layer协议至今仍是稳定币USDT发行的基础设施。两人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每周仍保持至少两次的深度技术讨论,这种持续的协作模式保证了OMNI在区块链3.0时代的技术竞争力。
"让区块链真正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创始团队常挂在嘴边的愿景。这种理念体现在OMNI协议的开放性设计中:不仅支持加密货币发行,更首创了实物资产上链标准。正如J.R.Willett在2020年共识大会演讲中所言:"我们不是要颠覆比特币,而是要让它的价值流动得更自由。"这种务实创新的基因,或许正是OMNI能在熊市中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数据验证:根据区块链浏览器统计,截至2025年4月,OMNI协议累计处理交易量突破2.3亿笔,日均活跃地址数达12万,印证了创始团队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其创始团队的持续投入与技术前瞻性,正推动着这个"老牌新星"在DeFi与Web3领域焕发新生。
OMNI币由J.R.Willett于2013年创立。他是项目的发起人,最初提出将OMNI作为基于比特币区块链的协议层,用于代币发行和管理。OMNI早期名为“Mastercoin”(万事达币),后更名为OmniProtocol,并逐步发展为完整的多资产平台。
OMNI的联合创始人是Tyler Tarsi,他担任项目CTO(首席技术官)。Tyler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并曾在该校担任助教。他的技术背景为OMNI协议的开发提供了核心支持,尤其在与以太坊Rollup生态系统的整合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J.R.Willett作为创始人,其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早期探索经验(如比特币协议扩展)为OMNI奠定了技术基础。而Tyler Tarsi的学术与技术背景,则推动了OMNI与以太坊生态的深度结合。团队背景还吸引了资本关注,例如2025年披露的1800万美元融资,进一步强化了OMNI在跨链资产管理和协议层服务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