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多部门联合调查结果显示,EE币(EEE)本质是一种打着"区块链技术"幌子的金融诈骗工具。以闵行警方侦破的典型案例为例,犯罪团伙通过"购物返币"等虚假商业模式,要求投资者购买高价商品换取虚拟币,实质是空手套白狼的诈骗行为,涉案金额高达2800余万元。这种操作模式与合法数字货币存在本质区别:
1. 技术造假:经专业机构检测,EEE币未使用任何真实区块链技术
2. 价格操控:所谓50倍回报率由幕后团队人为操纵
3. 资金池运作:投资者资金未进入正规区块链钱包,而是直接流向犯罪团伙账户
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认定标准:
1. 赌博罪认定派:部分司法机关参照《刑法》第303条,将虚拟货币合约交易平台定性为"网络赌场",相关从业人员涉嫌开设赌场罪
2. 诈骗罪认定派:依据《刑法》第266条,认为犯罪团伙通过虚构区块链技术、编造高额回报承诺骗取财物,更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知名web3律师指出,这种法律适用争议源于虚拟货币交易的特殊性:既具备赌博的射幸特征,又包含诈骗的欺骗要素。2021年某地方法院判例显示,针对EEE币交易,法院最终采信了诈骗罪的认定逻辑。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此类交易存在三重法律风险:
1. 本金损失风险:数据显示,已立案的EEE虚拟币案件中,97%的投资者未能收回本金
2. 刑事牵连风险:参与非法集资可能被认定为共犯(如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3. 维权障碍风险: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涉及非法金融活动的民事诉讼法院不予受理
建议投资者严格遵循央行等七部委《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拒绝参与任何未经批准的虚拟货币交易。如已遭受损失,应在72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并注意保存以下证据:
- 交易平台APP安装包
- 资金转账记录
- 宣传资料截图
- 客服沟通记录
2023年国家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倡议》明确要求:
- 金融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开立服务
- 支付机构需对异常交易进行监测上报
- 互联网平台应及时清理相关广告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虚拟货币诈骗案件同比下降42%,但新型诈骗手法仍不断翻新,平均每周出现2种新"空气币"。
特别提醒:虚拟货币投资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法律风险,普通民众应保持理性认知。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拨打110或通过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进行举报。
< strong>购买ee币是否属于赌博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strong>
根据中国法律,赌博需满足“以财物为赌注”“输赢取决于偶然性”等要件。若购买ee币是基于价格波动的投资行为(如合法数字货币交易),则属于市场投资,不构成赌博。但若交易平台以“虚拟币交易”为名,实际通过操控涨跌、设置对赌机制等决定用户输赢,则可能被认定为变相赌博或诈骗。
< strong>需警惕ee币相关诈骗风险< /strong>
部分ee币项目实为诈骗,如“EEE币”案件中,犯罪团伙以“购物返币”“高回报”为诱饵,实际并无真实区块链技术支撑,资金由平台操控(参考知识库文档3、5)。此类行为已被警方定性为诈骗,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投资者可能面临本金损失。
< strong>中国对虚拟币交易的监管政策< /strong>
中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相关赌博、集资等非法活动。根据央行等部委通知,任何机构不得从事非法集资、炒作虚拟币,交易需自行承担风险。若涉及非法平台,不仅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行为,还可能不受法律保护。
建议:
1. 核实平台资质,避免参与无监管的交易;
2. 若遭遇资金无法提现或疑似诈骗,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3. 虚拟币投资存在高风险,需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