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央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首次明确比特币不是法定货币。2017年9月《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ico融资活动。最严厉的是2021年5月《关于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公告》,全面禁止境内交易所和OTC交易。
其实呢这些文件核心逻辑没变——中国不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就像央行官员说过:"比特币就像Q币,只能在特定平台使用"。但区别在于Q币有发行主体,比特币却是去中心化的。
有人问"我放家里电脑挖矿算犯法吗?"这个问题要分两说。2021年9月发改委将"虚拟货币挖矿"列入淘汰产业目录,但具体执行要看地方政策。四川凉山去年就查获过矿场,广东也有过个人被约谈案例。
交易方面更严格。2023年北京某投资者通过场外交易购入BTC,账户被冻结时银行人员明确表示:"这类资金流动需要提供合法来源证明"。至于用海外交易所?今年3月浙江有用户被要求补交境外投资备案手续。
有趣的是法律灰色地带。比如外贸商收到BTC货款怎么办?海关总署明确答复"不能申报为外汇收入"。继承比特币更麻烦,深圳有案例显示公证处要求提供钱包私钥,但银行账户里的USDT可以直接继承。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司法判例。2024年上海某离婚案中,法官将夫妻持有的BTC按共同财产分割,却在判决书特别注明"不认定其为合法财产"。这种矛盾态度反映监管还在探索阶段。
令人惊讶的是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度。截至2025年6月,全国累计交易额突破2.8万亿,覆盖场景超1200万个。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会议透露,明年将试点"跨境数字钱包",这可能解释为何对加密货币监管持续收紧。
不过黑产依然存在。地下场外交易市场估算规模超300亿,某支付平台检测到异常资金流动时发现,骗子改用游戏账号转移资金。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让监管难度持续升级。
说白了现在持有比特币面临三重风险:价格波动、被盗无保障、政策变动。但区块链技术应用另当别论。比如蚂蚁链2024年推出跨境贸易平台,使用联盟链技术,这种合规路线反而得到政策支持。
如果实在想参与,可以考虑港股上市的矿业公司。比如嘉楠科技在纳斯达克和港股双重上市,既享受行业增长红利,又规避直接持有风险。不过要记住,这种操作本质是股权投资而非炒币。
小编建议来说,中国对比特币的监管框架已经成型:承认技术价值,否定金融属性。就像银保监会2024年公告说的:"支持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但严禁炒作虚拟货币"。这种"扬技术抑投机"的思路,预计短期内不会改变。
在中国,比特币的法律地位如何?
比特币不是中国法定货币,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明确其属于虚拟商品,不能作为货币流通。官方态度更倾向于不支持其交易和流通。
个人持有比特币是否合法?
目前没有法律明确禁止公民持有比特币。虽然其作为虚拟商品存在,但相关交易、流通或买卖合同均不受法律保护。
比特币交易在中国为何被限制?
2013年和2021年多部门联合发文指出,虚拟货币交易属于非法金融活动。主要原因是防范金融风险、打击洗钱和维护市场秩序,因此境内交易所已被全面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