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币(Pi Network)的三位创始人分别是:Nicolas Kokkalis(首席科学家)、Vincent McPhillip(首席运营官)、Chengdiao Fan(产品总监)。
说白了就是三个斯坦福毕业的技术宅,2019年搞出了这个号称“手机挖矿”的项目。
Nicolas是斯坦福计算机博士,研究方向是分布式系统,听着挺正经。但你翻翻他的社交账号就会发现,这哥们除了Pi Network的推文,基本不更新别的内容。
Vincent是商学院背景,擅长市场推广,据说在校园时期就喜欢办区块链讲座。Chengdiao Fan这姑娘倒是低调,网上能找到的信息就仨字:清华毕业、斯坦福硕士、码农出身。
目前Pi Network的主网还没上线,手机APP里显示的余额全是测试币。官方说法是“正在推进合规化”,但已经运营快6年了,说句难听的:这种进度放在传统项目里早该被喷成筛子了。
有趣的是他们搞了个“KYC认证”,全球几千万用户抢着传身份证照片。按理说没上线的项目做KYC纯属多此一举,但架不住用户真信这套,这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1. 别当真金白银交易:现在市面上流通的Pi币全是交易所自己造的,官方根本不认
2. 警惕“节点租赁”骗局:有人打着“跑节点赚Pi”的旗号收钱,说白了就是资金盘
3. KYC信息别乱填:这种提前收集用户隐私的操作,监管风险极高
说句实在话,Pi Network的模式在圈内争议很大。支持者说它在教育小白用户,反对者认为就是变相拉人头。但有一点要拎清:能让你手机24小时挂着不耗电的“挖矿”,本身就值得打个问号。
最后给个实在建议:与其盯着这种概念项目,不如关注下现货质押赛道,至少ETH质押还能看到真金白银的收益,对吧?
派币创始人到底是谁?
派币由三位斯坦福大学博士尼古拉斯(Nicholas Kokkalis/Kokinos)、范成雕(Chengdiao Fan)和文森特(Vincent McPhillip)共同创立。他们自称是2019年启动项目的创始团队,并提出了一种低门槛的“圆周率算法”来降低挖矿难度。
创始人身份为何争议不断?
虽然官方宣称团队背景清晰,但外界始终存在质疑。原因有几个:一是团队成员信息未完全公开,二是早期宣传中提到过“中本聪”这一比特币创始人同名代号,三是项目白皮书和技术细节中部分信息模糊。此外,文档显示不同来源对名字拼写不一致(如Kokkalis和Kokinos),也让不少人怀疑真实性。
创始人如何推动派币发展?
尼古拉斯作为技术负责人主导算法设计,范成雕负责数学模型优化,文森特则专注于社区运营和生态搭建。他们通过移动端APP吸引普通用户参与挖矿,强调“去中心化”理念,并计划未来将派币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不过目前项目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上线主网。